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源,农以种为先,随着全球丰富的地方性种质资源快速消失,“世界食物体系面临着物种单一化、同质化及气候变化的危机”, 这种趋势迫切需要我们重新认识种子,找寻传统农耕的智慧并积极参与到保护种子的行动中去。5月17日下午,人发学院分工会组织教工来到东区文化艺术馆,参观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摄影展之“种子”。
农民种子网络协会的张艳艳博士带领大家,先参观外展室传统农耕村落的图片,从内蒙古敖汉旗的农牧交错带到河北王金庄村旱作梯田再到广西更单屯的喀斯特地貌梯田……透过十二个传统农耕村落的图片,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类型各异的农耕文化系统,让大家感受到了久远厚重农业文化遗产的真与美。
进入内展室,这里以“种子”为主线,通过“天人合一”、“种子孕育”、“种子生机”、“种子之路”、“种子应对”几大专题,用图片传递出农人守护种子、遵循农耕的艰辛与喜悦。大家放慢脚步,仔细聆听张博士的讲解,细细品味每幅图片,深深被坚守在田野、守护活态农业文化的农人所感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谷,蕴含生命和希望的种子维系着大千世界,保护种子的多样性,继承发扬传统农耕文明任重道远。活动最后大家分享了王金庄农户提供的老品种蔬菜种子,准备在自家的阳台上尝试播种、收获,用实际行动来参与到“播厥百谷、藏种于民”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