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发学院分工会社会学与人类学系工会小组走访河北省高阳县调研学习

发布时间:2024-10-21 浏览次数:

7月12日,人发学院分工会社会学与人类学系工会小组和社会学本科生党支部一行11人赴河北省高阳县,在庞口镇西庞口村开展党建引领“农政田野实践课堂”活动。在高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活动于西庞口村党政服务中心举行,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王争鸣、庞口镇党委组织委员刘子纯、县文化馆副馆长史克己、西庞口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志远及村两委出席了本次活动。

在座谈会上,西庞口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志远对农大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师生介绍了西庞口村的历史发展与基本现状。西庞口村位于高阳县东南部15公里,地处华北平原燕赵腹地,为庞口镇政府所在地。庞口镇农机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壮大,目前汽车农机配件城占地600余亩,建有固定门店2000个、经销商1200多家,日吞吐货物量7500吨,但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面临瓶颈。庞口李氏家族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产生重要影响,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西庞口村李氏文化研究会推动乡村名人馆的建设,但也面临着文化宣传难题。李书记表示,如何深挖乡村产业振兴的文化底蕴,以文化振兴带动产业升级,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是当前村庄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

图片

社会学与人类学系主任潘璐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学科多年来围绕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长期深入乡村、扎根乡土,以“三农”问题和发展研究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本情况。潘璐带领大家重温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容以及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精神,指出乡村振兴召唤着师生更进一步深入乡村,将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更紧密结合在一起。潘璐表示,社会学学生的课堂不只在教室里,更在农村的广阔田野中。西庞口村给同学提供了厚重而鲜活的田野课堂,将为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的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社会学师生也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乡土文化,擦亮地方经验,共同探索村庄的振兴道路。

随后,师生同县、乡、村各级干部展开了深入座谈,围绕庞口镇农机产业的发展历史和转型路径、李石曾先生的生平与社会学贡献、宗族文化与村庄治理的融合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并讨论落实了支部共建和实践课堂建设的一系列具体问题。

图片

图片

下午,师生一行参观走访了农机配件特色小镇、高阳布里村留法勤工俭学旧址与巾巾乐道产业育城中心,对高阳的革命历史与产业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布里留法工艺学校”由李石曾、段宗林两位先生一同创办,脱胎于“布里法国中国豆腐公司训练班”和布里村“半夜学堂”。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早期革命领袖,而运动中第一所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布里留法工艺学校,则以理论准备鲜明和组织实践丰富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出蔡和森等共产党员,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图片图片

在本次活动中,社会学与人类学系师生对乡村振兴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在人发学院分工会的支持下,社会学与人类学系工会小组将持续把田野实践与工会活动结合起来,推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不断走向深入。


(图文供稿/人发分工会)